段一龍認為,雙方合作以后可以通過資本運作或其他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珠海集成電路設計平臺和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利用上市公司進行產業整合,不斷做大做強。
在與南都記者一個多小時的交談中,段一龍還對復工復產進展、跨界生產口罩、公司業務轉型等話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段一龍向南都記者表示,本次疫情突如其來,讓他們意識到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需要提高。

段一龍向南都記者表示,本次疫情突如其來,讓他們意識到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需要提高。
復工復產:復產進度在80%左右,有待提升
南都:當前,各上市公司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歐比特的最新情況如何?
段一龍:從2月10日起,公司總部和各地子公司陸續復工,目前開工復工的情況比二、三月份好多了,復工率達到95%左右。但復產進度有一定差距,3月底的復產率在80%左右。
南都:影響復產進度的原因是什么?
段一龍:有部分崗位員工不能及時到位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受客戶群體(地方政府、國企、科研院所)工作重心的影響。公司主要客戶當前工作以防疫為主,導致新簽訂單少、款項回收慢。
另外,這次疫情改變了大家的交流方式,都不提倡面對面交流,很多事情通過電話、線上會議方式,影響溝通交流的效果,對復產也帶來很大影響。
不過,這幾天情況好了很多。子公司繪宇智能已經中標一個6400多萬元的工程,相關工作正加快推進;母公司的銷售訂單也逐步走向正軌。

據介紹,目前歐比特的復工率達到95%左右。南都記者 謝華 攝
暫時困難:回款不能及時到位影響資金周轉
南都:復工復產前后,公司在生產經營方面存在哪些暫時困難?
段一龍:跟大多數企業一樣,在當下疫情情況下,回款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一些常年合作的客戶,業務繼續開展,但回款卻未必能及時到位,導致公司經營要付出更大成本,周轉資金壓力自然增大,這對公司開展業務有挺大影響。
南都:公司有沒有申請銀行信貸?
段一龍:有申請銀行貸款,但額度仍有待增加。本次疫情突如其來,讓我們意識到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需要提高。
南都:你指的是哪方面?
段一龍:一是現金流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要適當的控制好企業的資金儲備(不能盲目追求企業高負債率),二是對公司上下游客戶的研判需要加強,降低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

歐比特的口罩生產線已開始批量生產。
自產口罩:響應號召盡己所能生產防疫物資
南都:公司為什么會“跨界”生產口罩?
段一龍:并非我們早就有這個想法,而是為了共擔一份社會責任: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出一份力,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盡自己的能力去生產防疫物資。
南都:公司具備生產口罩的條件?
段一龍:因為公司本身是從事芯片研發、設計與生產的,有萬級的超凈車間,潔凈度能達到生產口罩的衛生標準。于是政府相關部門協調設備、辦理各種證照與相關檢測,滿足條件后就聯合各方上了(口罩)這個產品。
初衷就是這樣,不是我們放棄生產來搞口罩,也不是跟風之舉。

段一龍表示,歐比特也在探索公司發展的方向并加速創新產品。
疫情影響:促使公司業務、技術、產品加快轉型
南都: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為應對疫情影響,歐比特會不會借助科技手段來加快業務轉型?
段一龍:這次疫情傳播的是可怕的病毒,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發展、思維方式的大變革,自然也引起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一是要在業務開展上轉變思路。以前談業務,大家基本上是面對面交流,現在我們通過線上溝通來推廣業務,有些業務宣講、直播互動的點擊量破萬,沒想到我們專業領域的關注度也有這么高。
二是公司將更加專注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比如衛星數據處理、信息提取,以前更多的是依賴人工處理生產的方式,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利用一些軟件、算法,開發專用技術來完成這方面的工作。雖然以前也在做,但疫情促使我們的步伐加快。
三是我們也在探索公司發展的方向并加速創新產品。以前,公司的產品高大上(航天高可靠芯片/模塊、遙感衛星星座及影像產品等),今后我們可能更偏重于軍民兩用、甚至是更加大眾化。

段一龍表示,歐比特具備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良好基礎。
格力金投入股:有利于公司開展業務
南都:公告顯示,格力金投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后將繼續通過改組董事會等方式鞏固控制權,對公司經營帶來什么影響?
段一龍:格力金投入股,對公司開展業務是有好處的。目前,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客戶群體多為國企、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國資入駐后,格力作為知名國企的品牌效應、平臺資源對我們開展業務十分有利。畢竟作為企業,創造效益,擴大業務規模、獲得資源傾注是我們最看重的東西。
南都:比方說?
段一龍:國資入股以后,公司的發展將更加貼合珠海市的發展戰略。比如集成電路產業,公司高可靠航空航天核心器件等集成電路相關的產品,在業內走在前列,具備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良好基礎。珠海市委郭書記多次提到要全力抓好集成電路產業規劃布局,格力金投入股也正是基于這一初衷,雙方合作以后可以通過資本運作或其他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珠海集成電路設計平臺和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利用上市公司進行產業整合,不斷做大做強。
采寫:南都記者 謝華
編輯:謝華